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允成德军请立节度使安重荣德政碑敕 后晋 · 晋高祖
 出处:全唐文卷一百十六
安重荣功宣缔构。
寄重藩维。
善布诏条。
克除民瘼。
遂致寮吏僧道。
诣阙上章。
求勒碑铭。
以扬异绩。
既观勤政。
宜示允俞。
其碑文仍令太子宾客任赞撰进。
安重荣请讨契丹 五代 · 桑维翰
 出处:全唐文卷八百五十四
窃以防未萌之祸乱。
立不拔之基局。
上系圣谋。
动符天意。
非臣浅陋。
所可窥量。
然臣逢世休明。
致位通显。
无功报国。
省己愧心。
其或事系安危。
理干家国。
苟犹缄默。
实负君亲。
是以区区之心。
不能自己。
近者相次得进奏院状报。
吐浑首领白承福已下。
举众内附。
镇州节度使安重荣上表请讨契丹
臣方遥隔朝阙。
未测端倪。
思陛下顷在并汾。
初罹屯种。
师少粮匮。
援绝计穷。
势若缀旒。
困同悬磬。
契丹控弦玉塞
马龙城
直度阴山
径绝大漠。
万里赴难。
一战夷凶。
救陛下累卵之危。
成陛下覆盂之业。
皇朝受命。
于此六年。
夷夏通欢。
亭障无事。
虽卑词降节。
屈万乘之尊。
而庇国息民。
实数世之利。
今者安重荣契丹之罪。
方恃勇以请行。
白承福畏契丹之彊。
将假手以报怨。
恐非远虑。
有惑圣聪。
方今契丹未可与争者。
其有七焉。
契丹自数年来。
最为彊盛。
侵伐邻国。
吞灭诸蕃。
救援河东
成师克。
山后之名藩大郡。
尽入封疆。
中华之精甲利兵。
悉归虏北。
即今土地广而人民众。
戎器备而战马多。
此未可与争者一也。
契丹自克捷之后。
锋锐气雄。
南军因败衄以来。
心沮胆怯。
况今秋夏虽稔。
而帑廪无馀。
黎庶虽安。
而贫弊益甚。
戈甲虽备。
而锻砺未精。
士马虽多。
而训练未至。
此未可与争者二也。
契丹与国家恩义非轻。
信誓甚笃。
虽多求取。
未至侵凌。
岂可先发衅端
自为戎首。
纵使因兹大克。
则后患仍存。
其或偶失沉机。
则追悔何及。
兵者凶器也。
战者危事也。
苟议轻举。
安得万全。
此未可与争者三也。
王者用兵。
观衅而动。
是以汉宣帝得志于匈奴
单于之争立。
唐太宗立功于突厥
繇颉利之不道。
方今契丹
正抱雄武之量。
有战伐之机。
部族辑睦。
蕃国畏伏。
土地无灾。
孳畜繁庶。
蕃汉杂用。
国无衅隙。
此未可与争者四也。
引弓之民。
迁徙鸟举。
行逐水草。
军无馈运。
居无灶幕。
住无营栅。
便苦涩。
任劳役。
不畏风霜。
不顾饥渴。
皆华人之所不能。
此未可与争者五也。
戎人皆骑士。
利在坦途。
中国用徒兵。
喜于走险。
赵魏之北。
燕蓟之南。
千里之间。
地平如砥。
步骑之便。
较然可知。
国家若与契丹相持。
则必屯军边上。
少则惧夷狄之众。
固须坚壁以自全。
多则患飞挽之劳。
则必逐寇而速反。
我归而彼至。
我出而彼回。
则禁卫之骁雄。
疲于奔命。
镇定之封境。
略无遗民。
此未可与争者六也。
议者以陛下于契丹
有所供亿。
谓之耗蠹。
有所卑逊。
谓之屈辱。
微臣所见。
则曰不然。
且以汉祖英雄。
犹输货于冒顿
神尧武略。
尚称臣于可汗。
此谓达于权变。
善于屈伸。
所损者微。
所利者大。
必若因兹交搆。
遂成衅隙。
自此则岁岁徵发。
日日转输。
困天下之生灵。
空国家之府藏。
此为耗蠹。
不亦甚乎。
兵戈既起。
将帅擅权。
武吏功臣
过求姑息。
边藩远郡。
得以骄矜。
外刚内柔。
上凌下僭。
此为屈辱。
又非多乎。
此未可与争者七也。
愿陛下思社稷之大计。
将相之善谋。
勿听樊哙之空言。
宜纳娄敬之逆耳。
然后训抚士卒。
养育黔黎。
积谷聚人。
劝农习战。
以俟国有九年之积。
兵有十倍之彊。
主无内忧。
民有馀力。
便可以观彼之变。
待彼之衰。
用己之长。
攻彼之短。
举无不克。
动必成功。
计之上者也。
惟陛下熟思之。
臣又以邺都襟带山河。
表里形胜。
原田沃衍。
户赋殷繁。
河朔之名藩。
实国家之巨屏。
即今主帅赴阙。
军府无人。
臣窃思慢藏诲盗之言。
恐非勇夫重闭之意。
愿回深虑。
免启奸谋。
欲希陛下暂整和銮。
略谋巡幸。
虽栉风沐雨。
上劳于圣躬。
而杜祸防微。
实资于睿略。
省方展义。
今也其时。
臣受主恩深。
忧国情切。
智小谋大。
理浅辞繁。
俯伏惟惧于僭踰。
裨补或希于万一。
谨冒死以闻。
奉和御制读五代汉史(二首并注) 其一 1017年2月2日 北宋 · 夏竦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危邦有贤哲,力战镇州平。
革弊还疲庶,从宽悦众情。
爱人惟责已,徇节几忘生。
青史惟馨在,千年仰令名王周累历郡守安重荣镇州叛,从杜重威讨平之,授贝州节度使。移镇泾州,前帅张彦泽苛虐,部民逃者五千户下车革前弊,逃民复归。迁镇州节度,禀性宽惠,人庶便之。杜重威契丹,临城谕之。曰:受国重恩,不能死战,而以兵降,何面目南行见人主与士大夫乎?乃痛饮欲引决,家人止之。初,守信都,桥败覆民租车,曰:刺史之过也。乃还所沈,出私财以修之,民庶悦焉。史臣曰:晋汉之际,取符竹者多矣,其间有及民之惠,如王周之阃政,盖其优者也。)